找到相关内容28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六变(二)

    最早把禅经传入中国的安世高,《僧传》记载他是安息国王子,熟谙天文五行、医方异术,能辨别鸟语兽言。他彻见自己的前生事迹,为了赎罪,他自动陷入贼人手中,被杀前说明是前世欠债,今世来偿;转世后还能再次找到杀他的贼人,广叙因缘,他这样的现身说法以证明三世因果,“于是远近莫不悲叹,深信三世之有证”。   另一个最典型的人物是佛图澄[232-348],他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著无法取代的地位。然而他没有携来一卷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0343034.html
  • 禅净合一流略(一)

    自己的前生事迹,为了赎罪而自动陷入贼人手中,被杀前说明是前世欠债、今世来偿;转世后还能找到杀他的人,广叙因缘。他这样的现身说法以证明三世因果,“于是远近莫不悲叹,深信三世之有证”。   另外个最典型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3843078.html
  • 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

    分成四等份,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以象征世界四方。在朵的相关仪式中,常有供奉物,其中一种供奉物叫姜普,我们有时将之称为拘魂牌。姜普是一种像内地的令箭状木牌或缠有彩线、羽毛的木条。它的作用是招魂、拘魂及赎罪。...

    孙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3543662.html
  • 禅宗六变——第一章达摩禅──禅宗一变

    事迹,为了赎罪,他自动陷入贼人手中,被杀前说明是前世欠债,今世来偿;转世后还能再次找到杀他的贼人,广叙因缘,他这样的现身说法以证明三世因果,“于是远近莫不悲叹,深信三世之有证”。  另一个最典型的人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343994.html
  • 佛说梦事(2)

    事情啦!错的很利害啦!错的很离谱啦!那怎么办?你们想怎么  办?妈妈知道很难来赎罪!因为生命是无价的,就算妈妈把现在所有的家财,所有  的一切来补偿你们,都不能够补偿千万分之一,如果你们每天晚上都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4544490.html
  • 和尚问哲学家

    天堂的希望,因为人们向他们提供了赎罪和得救,只要他们死时已经忏悔并具备了所有的临终圣事就行了。好了!当然,我并不是说人们向他们推荐的就是这个。教士、良心导师、告解师们将他们的时间都用在提醒信徒们,什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645134.html
  • 远离邪命非法:《阿含经》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、咒术的态度

    注8)。由于传统,流行的宗教信仰,受到吠陀思想之左右,社会崇拜多神,有祭祀与咒法。祭祀之旨趣,为供养与赎罪,咒法之目的为息灾、咒咀、开运。在上述宗教信仰与社会习俗中,方术行为之流行不足为奇。佛陀在那...

    罗正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645398.html
  • 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真伪

    西洋相同,采行阳历(注5),印度更将一月分黑白月,黑月、白月各十五日(注六);以阴历七月十五来荐亡,并不合印度历法;再者,佛教重个人因果,如是因,如是果,并无别人可以代行赎罪,或荐拔七祖亡魂之说。又,...

    萧登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245989.html
  • 佛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话(五)

    赎罪情结混合而成的精神病态,但是古人认为只有加强感官的痛苦警讯,才能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沉迷于感官快乐,因为感官就是令人与神隔离的监狱。所以,当你们中世纪各地主教的私生活太过腐败时,也才会出现这种专修禁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146369.html
  • 台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

    不安,因而放生信徒中有诸 多商人、建筑业、医院等, 系基于某种良心不安或赎罪心态 而从事者, 或有让人联想中古欧洲教廷之“赎罪券”; 然而 宗教界必有不同观点...

    陈玉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2946485.html